2018年初发布的《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以“儿童参与”为主题,通过对全国7城市884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中国儿童学校和幼儿园参与、校外参与、社区参与等的方面的状况。结果显示,儿童参与领域广泛,参与意愿强烈,参与能力强大,但是当前儿童校内外生活的主要内容也都被学校的学习所占据,严重影响了儿童参与其他主题的机会,导致许多儿童都是在孤独而忙碌的学习中度过童年。
75.9%中小学生有专用手机
蓝皮书显示,儿童的参与领域非常广泛,在家庭中,他们每周和父母一起看电视、辅导学习、运动健身的比例分别为66.0%、53.0%和45.2%;每年和父母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国内旅游、国外旅游的比例分别为57.3%、65.7%、69.7%和26.7%。在学校里,有57.3%的中小学生参加了1个或以上的学校社团;近八成的中小学生主动与学校教师有过交流,有约10%的学生每天都和学校老师交流。在社会上,71.2%的中小学生表示完全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公共生活,实际行动中有52.2%的人当过志愿者,73.9%的人捐过款,众多公共事务中最感兴趣的是环境问题(69%)。
网络生活方面,75.9%的中小学生有专用的手机,52.7%的人有自己的电脑,85.5%的人有QQ号,70.9%的人有微信。
近半数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
儿童参与内容上,学校的活动和学校之外的活动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学习是儿童学校参与的主要内容,许多儿童是在孤独而忙碌的学习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从校外活动参与的内容来看,48.9%的中小学生都参加了和学校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补习班,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比例为49.2%,初中生是51.7%,高中生是45.9%。
在校外的参与则显得很不充分。就人际交往而言,14.5%的中小学生从来没有和邻居说过话,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和外国人说过话;就校外活动而言,68.3%的中小学生没有参加过校外主题活动,65.8%的人没有参加过国内营地活动。
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放学后几乎没有和朋友玩耍的时间,这一比例在小学生中是54.6%,在初中生中是61.4%,在高中生中是66%。
亲子沟通话题明显存在缺失
在以学习为天职的身份定位下,许多原本可以吸引学生,也应该引起学生关注的信息渠道和生活主题被忽略了,亲子交往中往往不涉及生命和爱的话题,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单一。90%以上的父母都会和儿童谈论学习问题,但有31.5%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怎么交朋友,33.6%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26.3%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怎么用钱,38.6%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什么是爱,47.8%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谈论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这些缺失的亲子沟通话题,恰恰对儿童长远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自我保护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社会交往方面,当下的儿童社交更多局限在同学中,缺少与邻里,甚至是更大范围的人群的交往经验,这不仅不利于儿童当下的身心成长,也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公共参与方面,26.7%的学生从来不看电视新闻,43.2%的学生从来不看报纸新闻,28.8%的学生从来不看网络新闻。这种状况在长远来看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小学生参加社的比例高于中学生
调查研究显示,在和老师交流的主动性上,12.2%的小学生几乎每天都和老师主动交流,分别高于初中生的比例(9.5%)和高中生的比例(7.2%)。小学生参加社团的比例也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三者分别为65.1%、60.7%、46.0%。
在性别上,女孩的家庭参与程度更高,男孩的公共参与程度更高。和男孩相比,女孩和父母沟通学习、心情、交友等内容的频率更高,进行家庭决策的频率更高;在安排放学后时间的自主性上,女孩更高,但她们更多选择做作业,而男孩更多是去和朋友玩、锻炼身体、上网。公共参与上,男孩的公共参与兴趣指数和公共参与行为指数都显著高于女孩。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状况的比较上,独生子女和父母的亲子沟通指数更高,参加校外主题活动、补习班的门类和频次都高于非独生子女;网络参与上,独生子女拥有手机、电脑、微信和博客等账号的比例分别为79.5%、54.5%、76.9%、51%,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参与资源更丰富,非独生子女参与资源更传统。
子路问答:针对中国首本儿童蓝皮书的调查结果,你有哪些看法?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1001号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厅513室 | 报名热线:0755-82095171 Copyright © 2017 深圳子路教育 粤ICP备17101845号 技术支持:欧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