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教育分享

首页> 教育分享 >

学生没有导师难以优秀

2018-04-21 14:47:00     

    今天的父母比任何年代的父母都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教育理念和方法却是陈旧和不科学的,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也就在情理之中,有得甚至令人痛心疾首。当今社会能给予孩子的教育丰富多彩,但良莠不齐。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方向错了将永无可能。孩子的成长需要导师,需要导师引领他们认识自己和世界,选择方向和路径,走向优秀!

1、有关导师。
导师与教父。

    导师一词源自希腊语。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就这一点来说,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治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教父原为基督教用语。与教母一起为基督教礼仪中受洗儿童的作保人。教父可以说是宗教上的引导者,在做弥撒等宗教活动方面会教导教子,

    在意大利西西里有句俗话:世界太危险了,孩子必需有两个父亲才行。因此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孩子父亲就会请求当地有威望、有权威的人(朋友)来充当孩子的教父。

导师和教父、教母职能上基本相似。

导师与老师。

    老师主要给孩子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这在应试教育中尤为明显。导师主要引导孩子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们的生活和做人。

老师和导师是有差异的。

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孩子有导师很重要!

 

2、孩子成长优秀需要导师

    现代中学生“厌学、沉迷游戏、早恋、叛逆”似乎已成常态,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但责任不在孩子,而在教育,特别在家庭教育。大部分的父母对社会、对教育、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认识,还在用老的观念和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效果不佳,因为今非昔比。

社会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前,经济落后但民风纯朴。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贫富悬殊,人们浮躁功利、缺乏信仰,社会风气给予孩子更多的是负面教育。

学校教育今非昔比。

    学校硬件建设越来越好,但应试教育也愈演愈烈。分数成了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校园内也弥漫着浮躁、功利的气味,老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成色越来越低,学校缺失了教孩子做人的教育。

孩子今非昔比。

   家里没有或只有一兄弟姐妹,结果孩子玩伴少了,孤独了,宅了;父母的爱往往过度(溺爱),致使孩子不用吃苦,意志力弱了,孩子也自私了;经济好转和生活丰富,也使孩子面前的选择和诱惑多了,犯错的机会也多了;父母的高期望值和学习强度提升,导致孩子压力增大、内心更苦了。

    如果今天的父母还在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予更大的学习压力和采用粗暴的说教方式,你就要对孩子“厌学、沉迷游戏、早恋、叛逆”承担全部的责任!今天孩子的成长进入了拼家庭教育的时代,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导师,有了导师,孩子就不会迷失方向,才会走向优秀!

 

3、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导师

    首先,要清醒认识到孩子需要导师,要有成为孩子导师的强烈欲望和积极行动!

    其次,要清醒认识到:当今的社会教育是偏向负面的和消极的,而学校教育则热衷于应试,难以完成孩子做人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决定孩子优劣的主要因素!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要教育孩子就要懂孩子,懂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懂得教育孩子重在陪伴、尊重、沟通、鼓励、引导。

    第四,要充分认识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家长自身要积极地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家长自身的优秀和追求优秀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引导!

    第五,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最后再次强调,孩子没有导师难以优秀!

返回列表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1001号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厅513室 | 报名热线:0755-82095171 Copyright © 2017 深圳子路教育 粤ICP备17101845号   技术支持:欧科网络